華陰市地處秦晉豫金三角地帶,西岳華山以其奇險峻秀聞名天下。黃河流域是我國農耕文化的發祥地,而渭河又是黃河最大支流。農耕文化在不斷傳播的同時,廣大勞動人民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,農耕文化和華山文化交織演化了豐富的飲食文化。在華陰眾多的地方名小吃食品中,油輪制作技藝一枝獨秀,綿延數百年一直流傳到現在。
據《華陰縣志》記載,油輪以其入口酥甜,老少皆宜被列為華陰地方名小吃。從上世紀初,在我市五方鄉甘渠頭、董城村的油輪最為有名,直至后來在我市太華辦屈家城子、城南村出現了“五頭”、“葫蘆”等炸油輪名師?,F在華山鎮王道村的嚴滿院就是上世紀七十年代跟隨“五頭”學習炸油輪的徒弟。嚴滿院堅持三十多年,教會了他的兩個兒子,一個女兒,還有本村的孟都倉炸油輪的技藝。到目前,只有78歲的嚴滿院和老伴每天在城區農貿市場南門口炸油輪出售。
據介紹油輪的制作技藝分為熬餳、和面、制作半成品、下鍋煎炸四道工序。而油輪好壞的標志是餳的質量,可惜的是這道工序在華陰已經失傳。在嚴師傅的堅持下,他目前炸出的油輪具備了色澤金黃、入口酥甜、老少皆宜,方便攜帶、便于儲存、純天然食品的特點。隨著社會進步和發展,現代食品不斷涌現,包裝、攜帶、包括口感都符合人們的需求,對于這種傳統食品形成了強烈沖擊,再加上學習這門傳統手工技藝的人,尤其是年輕人后繼乏人,可以說這門傳統手工技藝已瀕臨滅絕,因此把它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護迫在眉睫。